《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
[日期:2015-11-06] | 作者:物理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教學設計 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
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物理組 劉曦萍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2)了解平面鏡虛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過程,進一步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桂林山水的圖片觀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過對平面鏡的物與像對稱的討論,領略平面鏡中的簡潔對稱之美。
(3)使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
(4)通過利用平面鏡的小發(fā)明、小制作,認識平面鏡在科學技術、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難點解析:
重點:設計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活動。
難點:虛像概念的建立。
重難點突破:1、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是本節(jié)的關鍵。通過適當?shù)奶釂柤右砸龑Ш托〗M內學生的相互討論來完成實驗的設計。
2、通過像能否在光屏上呈現(xiàn)來突破虛像的概念。
教學準備:
師:光電蠟燭(28對)、玻璃板(28個)、平面鏡(28個)、白紙(28張)
生:刻度尺、筆、三角板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設計 |
學生活動設計 |
一、新課引入 |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質疑: [課件]:播放“花瓶美女” 師:原來瓶中的“美女”用的是我們生活中的鏡子才變的如此神奇。 師:拿起一面鏡子鏡子,表面怎么樣? 這就是平面鏡,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的成像特點? 板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
(觀看花瓶美女)
觀察鏡子 生:表面是光滑的,表面是平的。
(猜想) |
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
[魔術] “吹不熄的燭焰”。(為學生實驗作鋪墊) |
學生:觀察魔術 ,思考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
取一長方形玻璃,40cm×30cm,豎置于演示臺上,一面正對著學生,取二根蠟燭,分別位于玻璃二側,請一位學生幫忙,與我同時劃燃火柴,學生與我同時“引燃”二根蠟燭(前面的蠟燭點燃,后面的沒點燃),讓學生認真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玻璃前后的蠟燭都“亮著”……,接著,臺上那個學生做吹熄蠟燭狀,結果無論如何用氣吹,學生都發(fā)現(xiàn),玻璃背后的蠟燭一直“亮著”…… (說明:本實驗主要有二個目的,一是激趣,一是為“虛像”作個埋伏) 師:火為什么吹不滅呢?(老師從另一邊拿走未點燃的蠟燭)白紙放到像的位置能接收到蠟燭的像嗎?誰來看看,合作一下。有像嗎?(師把白紙放在蠟燭像的位置)這種能看到,但卻不能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是虛象。[課件] 蠟燭成虛像的形成原理。 師:平面鏡成像究竟有哪些特點? 先引導學生看教科書上小聰和小明的對話提示。大家互相討論交流,設計好探究過程。 教師問:實驗中,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鏡? 教師問:怎么確定像的位置? |
學生答:這樣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鏡的后面。 學生答:拿一只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蠟燭像的位置。
學生發(fā)現(xiàn)蠟燭的像還在,后面那只蠟燭沒有點燃,我們看到的是像。觀察,認識“虛像”的概念。
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 邊實驗邊討論 用平面鏡作實驗,用眼睛觀察物與像的大小,用尺子量物與像的大小,有困難? 學生認識到用玻璃板做實驗而不用平面鏡做的原因。 |
|
多媒體課件演示探究過程。 根據(jù)實驗結果,總結平面鏡成像特點。 平面鏡成像特點: A.像與物大小相等; B.像到鏡面距離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C.像與物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 D.平面鏡成虛像。
|
可由學生進行敘述,教師再加以總結。 |
|
結合實驗時在玻璃板后面用屏幕接不到像的事實,使學生理解虛像不是光的會聚形成。 結論: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反饋練習:1、2(出示課件) ⒈ 一個人逐漸向平面鏡靠近時,他在平面鏡中的像將( )A.變大 B.不變 C.變小 D.先變大后變小 2.某同學的身高1.70米,站在1.2米高的平面鏡前,離平面鏡1.5米處,則他的像高 ( )米,他的像到他的距離是( ) 米。
|
學生通過視覺和觸覺感知虛像。
學生思考并回答 |
|
三、探究平面鏡成像原因 |
教師:平面鏡可以成虛像,那么平面鏡成像的原因是什么呢? 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光的傳播過程及成像原理。 解釋:以點燃蠟燭為例分析平面鏡成像原理。 物點S 發(fā)出的光射到鏡面上,經過鏡面的反射后,反射光線射入人眼。人的眼晴會認為光是從S'點沿直線傳來的,S'就是S的像點。蠟燭由無數(shù)點組成,每一點在鏡中都有一像點,所有像點就組成了整個蠟燭的像。 結論: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
讓學生討論、猜測幾分鐘。
學生觀看課件演示。 |
四、平面鏡的應用 |
教師: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平面鏡,哪位同學來說說我們平常的平面鏡有哪些應用? 拿出潛望鏡模型給同學觀看,并讓學生討論、猜測潛望鏡中光的傳播路徑。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潛望鏡對光路的改變。 總結:平面鏡的應用 A.成像 B.改變光路 |
學生答:練功房中的平面鏡。 學生答:潛望鏡。 學生答:牙醫(yī)用的小平面鏡。 學生答:物體發(fā)出的光經過潛望鏡多次反射,最后被射入人眼。 |
五、小結 |
同學們,平面鏡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例如:平滑的桌面,平靜的水面,平滑的金屬面,它們都相當于平面鏡。它們的作用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美麗的風景。(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桂林山水”的圖片,并配以音樂)湖光山色美如畫,這些都是平面鏡的魔力。 |
學生:(本堂課的收獲) |
板書設計
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
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二、平面鏡的應用
1、像與物大小相等。 1、成像
2、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3、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4、成的是虛像
教學反思
這節(jié)實驗課,自我感覺比較難以駕御,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實驗課,學生一旦動起來后,時間難以控制;
2、學生難以理解為何用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同時理解虛像的概念也是難點。
感覺到自己在本節(jié)課教學做的較好的地方和不足之處在于
一、成功之處
1、學生活動的時間比較充分,有動手的時間,同時也給予學生動腦的時間。
2、大部分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操作,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3、整堂課的思路比較清晰,課堂設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4、在學生存在問題(設計實驗驗證等距特點)時,能給予一定的指導。并不是老師一講到底,讓一位學生演示;通過玻璃板來找像,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5、在處理虛像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讓學生利用器材,摸摸鏡后的蠟燭來感受虛像這個概念,學生較能理解。
二、不足之處
1、在學生提出驗證等距特點的方法時,沒有給予及時的點評,臨場應變能力有待提高。
2、沒有強調點燃的蠟燭放在靠近學生這側,要從鏡前觀察像。導致有部分學生從鏡后觀察。
3、讓學生歸納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沒有放開。
4、課堂氣氛略微有些沉悶,學生有些拘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