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德育之窗 > 師德師風 > 新聞內(nèi)頁

附小家長課堂|如何讓孩子的內(nèi)心變得堅強而有力

[日期:2022-10-27] 作者:德育處 李雪白 次瀏覽 [字體: ]

   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難免遇到各種風浪與挑戰(zhàn)。但有的孩子在遇挫后表現(xiàn)得很脆弱,其學習、生活深受影響;有的孩子卻愈挫彌堅,能在變化中快速調(diào)整狀態(tài)。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呢?其實這就是心理韌性的差異導致。

    什么是心理韌性呢?心理韌性是指孩子在遇到壓力、挫折和困難時,能否積極應對,維持身心健康狀況和進行社會行為的能力。通俗講就是孩子是否有一顆強大堅強的內(nèi)心,而非遇事玻璃心。

高韌性的孩子具備四大特質(zhì):

社會競爭力。包括與他人建立積極關(guān)系的能力,靈活、有同理心、有幽默感、有好的溝通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即可以找到解決方法,會做計劃,也會尋求他人幫助的能力;

自主性。指自我獨立和對自己的環(huán)境有掌控的能力;

目的性。指自己有目標,對未來充滿希望。

大量研究表明,較強的心理韌性能夠幫助孩子“化險為夷”,從容面對各種壓力和挑戰(zhàn),逆風向上,茁壯成長。

當然,孩子的心理韌性是受多方面的影響,那在家庭中,可能影響孩子心理韌性的因素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01父母的壓力傳遞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不自知的將自己的壓力傳遞給孩子,孩子是很容易感受到大人的焦慮情緒的。比如,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非常關(guān)注,對孩子期望太大,要求太高,讓孩子在面對學習的時候,就表現(xiàn)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

02父母的過度包辦

在日常生活中 ,部分家長喜歡出面幫孩子解決所有問題,有的可能覺得孩子還小,需要大人幫助;有的家長可能嫌棄孩子做的不好。但殊不知父母的這類包辦、代辦,影響了孩子成長進步,也養(yǎng)成了萬事有爸媽的慣性思維,不再自己主動思考和解決,逐漸喪失獨立性,凡事都依賴父母去完成。

03父母的打壓式教育

父母也很容易犯給孩子貼負面標簽的錯誤,這不僅影響到了孩子的感受,也影響到了孩子的行為,孩子可能真的就會禁錮到這個負面角色里,往這些負面標簽的方向去成長,讓孩子覺得我就是這樣的,我就是這樣糟糕。從而不僅傷害孩子的韌性,還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心。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韌性,讓其內(nèi)心變得堅強?

01幫助樹立正確的成敗觀

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成敗觀?其實就是當孩子遇到問題,出現(xiàn)消極沮喪的情緒時,及時引導孩子正確歸因。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客觀分析失敗的原因,不盲目抱怨、責怪自己,比如可以這樣想:“這次失敗只是我沒有準備好”、“下次我再努力改進,也許就能成功”......父母要告訴孩子,這次結(jié)果并不重要,引導孩子正確地看待失敗,和孩子一起總結(jié)錯誤的經(jīng)驗。告訴孩子只有明白自己錯在哪兒了,下一次才有機會去戰(zhàn)勝困難,能夠不斷的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同時,父母應該為孩子撐起堅強的后盾,永遠支持孩子,在孩子受傷后給予安慰,孩子的內(nèi)心就是富足的,永遠充滿安全感,會給孩子拼搏的勇氣和力量,心理韌性也會更強。

02帶著孩子體驗逆境

這要求父母要避免將孩子過度保護,尤其是避免生活在無害、過度呵護或特權(quán)環(huán)境中。家長可以經(jīng)常帶著孩子開展有關(guān)于逆境和挫折有關(guān)的親子閱讀活動,比如:通過閱讀國內(nèi)外名人的傳記故事,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和一帆風順的,而是需要經(jīng)歷艱苦地打磨。同時,在家庭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挑戰(zhàn)和解決困難,而不要讓孩子置身事外,這樣不僅讓孩子相信生活中本來就是充滿挑戰(zhàn)和困境的,而且自己是有能力去解決的。最后,當發(fā)現(xiàn)孩子畏難時,不要用語言攻擊孩子,逼迫孩子,那樣會適得其反。要利用孩子生活、學習中的閃光點,讓他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去做好去解決的。

03挖掘資源和支持

引導孩子在逆境中看到新的可能,學會思考和采擇合適的問題解決策略。人生問題的解決方式往往是多選項,家長們要引導孩子遇到問題后冷靜分析,嘗試多角度解題,尋找最佳方案。其次,帶著孩子發(fā)展、構(gòu)建、維護和利用社會支持資源,這既包括自身的能力,也包括身邊家長、老師、朋友的幫助。心理強大不是讓孩子成為“孤膽英雄”,而是要助其建立良好的情感聯(lián)結(jié)?,F(xiàn)在,很多家長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和獨立,這很重要。但是,除此之外,鼓勵和幫助孩子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與合作精神同樣重要。讓孩子在正確認識自身優(yōu)點和能力時,讓其認識到不僅自己可以有能力去解決,而且身邊還有很多尋求幫助的人,從而減少無助感增加其面對困境的信心。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海明威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