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12] | 作者:admin3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尤其是健康教育理念的提出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也相應的發(fā)生變化,體育教師自身只有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才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
1、什么叫運動負荷
就是指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總和。如:100米跑,最好成績是12秒,12秒就是他的最大強度,100米跑4次,就是他的量
2、什么叫強度
就是通過運動對人體技能刺激的深度。剛才說的100米跑12秒就是他的最大強度。
舉例:有一題目是:一名學生100米最好成績是12秒,老師要求學生在訓練中按80%的強度跑4組,請問每組的成績是多少?(12秒除以0.8等于15秒)
教大家一個最簡單的計算公式:徑賽項目是用成績除以強度,田賽項目是用成績乘以強度。如跳高2米,就是2米乘以0.8等于1.6米。
3、什么叫平均心率
就是一堂課中平均每分鐘的心跳次數(shù)。一般地說,學生課堂平均心率在120-130次∕分為小運動量,130-150次∕分為中等運動量,160-180次∕分為大運動量。
由于考慮到學生中安靜心率有差異,所以,用心率指數(shù)來表示一堂課的運動量。
4、什么叫心率指數(shù)
指課堂的平均心率除以課前安靜心率。一般說心率指數(shù)1.21-1.3屬于小強度,1.4-1.5屬于中等強度,1.6-1.8屬于大強度。
5、什么叫練習密度
是指練習時間與課堂教學總時間之比。一般說課堂練習密度掌握在30-35%為宜。
6、什么叫運動生理曲線
是指在體育體育課中,聽課者隨機抽幾名學生作為代表,在體育課進程中,定時測量脈搏,并標在準備的曲線圖上。
它可以反應一堂體育課中,學生承受生理負荷在不同時間段的大小,更可以反應出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的不同時段安排學生運動量是否科學。根據(jù)多年的實踐,體育課中的生理曲線,大致有以下幾種:
前低后高型、前高后低型、雙峰型、踞齒型和不規(guī)則型
一般地說,前低后高型和雙峰型較為科學,而其它圖型,特別是踞齒型和不規(guī)則型就明顯看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項目安排、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明顯不合理。如:教師講解時間過長,學生活動時間較少,器材不足,影響學生練習次數(shù),都有可能出現(xiàn)以上的不合理圖形。所以,一堂好的體育課,不僅要看教師的教材教法是否科學合理,也要看學生在一堂課中是否承受了合理的運動負荷,這是體育課和其它學科的根本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