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論壇在我校舉行
[日期:2018-11-21] | 作者:教科室 1384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為搭建實踐教育的學術交流平臺,呈現實踐教育研究的新理論、新動態(tài)、新成果,探討破解實踐教育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助力全國中小學實踐教育發(fā)展。由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國教育學會聯合主辦,成都市雙流區(qū)教育局承辦的“2018全國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論壇”,于2018年10月21日至22日在雙流隆重舉行,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qū)的700多位代表出席了論壇。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作為活動分會場,向各地領導、專家、教育同仁全面分享了學校層面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寶貴經驗,我校相關研究的成果與效果贏得與會代表的廣泛贊譽。
21日的開幕式由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主持。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陳子季,中國教育學會秘書處秘書長楊銀付,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fā)展中心中小學理科教育裝備處處長劉強,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評價處處長張珊珊,成都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強,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左華榮,中共成都市雙流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鮮榮生,中共成都市雙流區(qū)委常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董成,成都市雙流區(qū)人民政府副區(qū)長王小樂,成都市雙流區(qū)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光純等領導出席開幕式并講話。領導們強調,本次論壇選擇這個課題就是為了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實踐證明,社會實踐教育在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生活體驗,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發(fā)揮著獨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目前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近年來,雙流區(qū)在教育綜合改革的背景下,形成了“三向融合”的實踐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雙流召開這個論壇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交流。
論壇上,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校長高志文作了題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與常態(tài)實施——以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為例》的報告。高志文校長從我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我校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程體系、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策略以及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體系等五個方面向與會代表深入分享,并對我校十多年堅持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效作了全面展示:成效之一,學校校本課程體系形成,其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學校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基本形成,學生、老師都從學校的課程體系中真切感受到學校的辦學理念每天都在影響大家;實效之二,由于教師相當比例都從事課題開發(fā),全員都參與了課程實施,課程意識在教師隊伍中深入人心,大家認識到學校一切能達到一定教育目標的活動都是課程,相當數量的教師參與開發(fā)課程,教師群體基本都能抓住重點和必要的環(huán)節(jié)理解和實施課程,由此帶來了教師隊伍教育教學觀念的深刻變化,教學方法技能的大幅更新;實效之三,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方式發(fā)生重大變化,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找到了知識和學習的真實價值,學生學習自主性、學習動力大大增強,且發(fā)現問題、設計方案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校園里隨時都能看到學生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身影,學生整體的精神風貌充滿朝氣和活力。近年來,我校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榮獲全國科創(chuàng)大賽一等獎有5項,獲省科創(chuàng)大賽一等獎18項,市科創(chuàng)大賽獲獎5586項(其中英才獎9項);338項學生發(fā)明獲國家專利,800余項學生發(fā)明獲得國家專利受理通知書;機器人研究小組先后榮獲全國冠軍、亞太地區(qū)冠軍和世界機器人錦標賽冠軍;4人獲得“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四川賽區(qū)冠軍,5人進入中央電視臺總決賽。少年作家萬億、中國象棋特級大師鄭惟桐……一大批杰出學子從我校走向世界。
高校長在報告中指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實施,對于推動我校的特色發(fā)展,形成我校的素質教育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十多年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及課程實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全國許多地方發(fā)揮了影響力。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獨立承擔的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研究”,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研究成果先后榮獲成都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四川省人民政府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我校將重點從深度整合、規(guī)范實測、系統(tǒng)評價三方面深化研究,力爭在作為教育部課題結題時,把該課題的研究水平及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水平都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22日上午九點過,與會代表集體來到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代表們首先來到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與序列展板處。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是學校構建的校本課程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的子系統(tǒng)。這個子系統(tǒng)的開發(fā)實施旨在克服學科課程的弊端,實現“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綜合應用、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學生個性,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育人目標。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這個子系統(tǒng)呈現以下重要特點:課題化開發(fā),課程化推進;三級課題,序列開發(fā);全員參與,必選雙修,常態(tài)實施。我校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成果資料進行展示。所有這些構成了完整的、可操作且富有鮮明特色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樣本。
十點十分,在學校學術廳,代表們觀摩了我校丁翔老師執(zhí)教的一堂生動有趣的課題生成課《當網游襲來》。丁翔老師通過當前熱門的游戲展開課程,開堂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和興趣。課堂上同學們積極響應,回答問題,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本堂課切實貫徹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抓住時下青少年最喜愛的網游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將沉迷網游帶來的傷害所產生的問題經過篩選調整為嚴謹的課題。該課中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能動性,為后期課題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課后,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高中部副校長吳光超對本堂課給予了高度贊揚,倡議大家從本堂課和雙中實驗校的觀摩學習中找到靈感,因地制宜,開發(fā)與實施具有本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隨后,我校青年教師張淼玲向代表們分享了我校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空中生態(tài)園之羊肚菌種植與探究》開發(fā)與實施經驗。在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三段六環(huán)”實施框架的指引下,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空中生態(tài)園——羊肚菌種植實踐研究》已開展了兩年多。張淼玲老師通過PPT為大家分享了從研究初期到目前為止所有羊肚菌研究的過程資料,系統(tǒng)介紹我校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實施流程,以鮮活的案例深入闡釋了我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解,受到代表們的一致好評。
十一點十五分,與會代表們來到學校七彩種植探究園。為了讓學生有親身的經歷和真實的體驗,我校充分挖掘現有資源開發(fā)了彭鎮(zhèn)基地種植探究課題。從2014年至今,已有五屆八年級學生參與了基地種植探究,開發(fā)了大量有價值的課題。在種植維護期間,也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每個班的家長志愿者輪流帶學生到本班基地參與維護,不僅使種植探究活動落到了實處,對親子交流和密切親子關系也起到了促進作用。由于基地離學校有一定距離,不方便學生觀察、測量和記錄,于是學校在校內新設置了七彩種植探究園,彭鎮(zhèn)種植基地和七彩種植探究園相互補充,為我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七彩種植園里,同學們不僅可以感受種植帶來的無限趣味,還可以在實踐探究中,獲得知識的浸潤。走進種植園,觀察植物的顏色、葉子、形狀、果實和生長期,通過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在種植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相關課題,豐富我校的校本文化教育,并形成課題研究成果,讓雙中實驗學子在這里快樂成長。參觀過程中,代表們一邊忙于拍照記錄,一邊不斷的向引導、陪同的我校教師和學生請教與交流,他們興致勃勃,贊譽紛紛。
十多年來,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已構建起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我校以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fā)展并充分發(fā)展個性特長,培養(yǎng)健全人格為基本目標;改革課程結構、改革教學過程、改革課程評價為基本途徑,改革單一的國家基礎學科課程結構,系統(tǒng)開發(fā)校本課程,形成功能互補的校本課程體系;重點從深度整合、規(guī)范實測、系統(tǒng)評價三方面深化研究,力爭把該課題的研究水平及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水平都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本次高規(guī)格的論壇在我校開展,是對我校常年堅持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的高度肯定,更使我校在實現辦學目標及育人理想征程上方向更明晰,信念更堅定,步履更堅實。 (付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