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建設五大校園文化載體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日期:2015-09-23] | 作者:曹瑩 1736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四川大學突出課堂、活動、校訓、環(huán)境、網絡五大載體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突出課堂載體。一是將核心價值觀培育貫穿于全校人才培養(yǎng)的方案制定、課程設置、教材建設、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師資配備和質量評價全過程,實現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層次全覆蓋。二是大力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微視頻、微紀實、微征文等形式詮釋思政課內容,探索形成“8秒正能量”主題教育活動等教改品牌。三是打造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精選優(yōu)秀師資開設《中華文化》必修課,創(chuàng)建“人文大講堂”等人文講壇。
突出活動載體。一是傾力打造校園文化活動體系。堅持開展“鳳凰展翅”文化藝術節(jié)、“陌上花開”國學月、“感動川大”學生新聞人物評選、“挑戰(zhàn)杯”學生科技節(jié)等經典校園文化活動,精心組織入學和畢業(yè)主題教育活動。二是深入開展誠信教育。成立學術道德與誠信管理辦公室,形成以入學簽訂《誠信承諾書》、入學第一課、專門網站建設、誠信教育主題活動月等為載體的誠信教育體系。三是全力支持學生社團活動。實施1000個學生社團建設計劃,出臺激勵政策,打造個性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空間。
突出校訓載體。一是挖掘學校百年歷史教育資源。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文化素質公選課《四川大學校史文化》,常年舉辦校史知識競賽、“川大文化與川大精神”主題講座、校園文化游、校史專題精品展覽等活動。二是挖掘校訓文化內涵??l(fā)“校訓故事”系列文章,從歷史和現實的雙重維度展示川大精神所蘊含的正能量。三是推進川大精神落地生根。校內各學院各部門緊扣川大精神,提出“誠樸至公,精微日臻”“風正行遠、弘理承流”“敏行弘醫(yī),精誠至善”等文化理念和院訓,將核心價值觀顯化為價值追求和服務承諾。
突出環(huán)境載體。精心打造“六館一廊”人文教育基地,校史展覽館、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美術館、華西醫(yī)學展覽館、中國口腔醫(yī)學博物館和歷史文化長廊已成為學校人文教育基地。豐富校園人文自然景觀及其精神內涵,高度重視歷史文物建筑保護,以杰出校友命名校園自然景觀,以“文、理、行、德、明”為核心字段對校園道路、樓宇、景觀進行文化命名。
突出網絡載體。一是全力打造“一網三微”新媒體平臺。以學校新聞網、微博、微信、微視(即“一網三微”)為核心,與近1000家校園新媒體聚合聯動,成立四川大學新媒體聯盟。二是精心謀劃和組織網絡“微”活動。打造網絡品牌,塑造名師風采、問道學業(yè)、師道言說、錦水史話等微博微信欄目和微視頻大賽等網絡“微”活動。三是創(chuàng)新網絡思政教育。培育高素質網絡名師,建設由青年教師和學生骨干組成的網絡宣傳員隊伍,擴大校園網絡文化育人覆蓋面。
來源:中國教育部網站